"许晏宁的背脊一僵。她太过放松,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不该知道这些。但话已出口,
只能硬着头皮点头:"是的,1987年《建筑评论》春季刊有专访。
"卡洛斯教授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,停下讲解:"有什么问题吗?
"眼镜男子站起身:"这位年轻女士认为您刚才关于曲线灵感的解释有误,
她提到1987年的某篇专访。"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到许晏宁身上,她的脸颊烧了起来。
许明哲惊讶地看着她,但没有说话。卡洛斯教授却露出感兴趣的表情:"哦?能详细说说吗?
"许晏宁深吸一口气,站了起来。既然无法后退,那就前进吧。
"在1987年《建筑评论》的专访中,
西扎先生明确表示这个项目的曲线灵感来自卡斯凯什渔船的帆形。
他说'海洋的流动感比任何建筑传统都更接近我的设计哲学'。"她顿了顿,补充道,
"专访在第45页,配图就是那张渔船照片。"会场一片寂静。许晏宁的手心沁出汗水,
她能感觉到许明哲灼热的视线。卡洛斯教授突然大笑起来:"太棒了!你说得完全正确!
"他转向观众,"看来我今天遇到了真正的西扎研究者。那个专访确实鲜为人知,
连很多专业人士都不知道。"许晏宁缓缓坐下,双腿微微发软。许明哲靠近她耳边,
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:"你到底还藏着多少惊喜?"接下来的讲座,
许晏宁几乎没听进去。中场休息时,好几位业内人士过来与她交谈,
询问她对其他建筑作品的看法。她小心应对,既展现出专业素养,又不至于太过惊人。
"你简直是个谜。"回座时,许明哲递给她一杯咖啡,"一个经济系学生,
却对建筑史如数家珍。"许晏宁抿了一口咖啡,
苦涩在舌尖蔓延:"我只是...喜欢做深入的研究。""比我的教授研究得还深入。
"许明哲摇摇头,眼中满是赞叹,"说真的,毕业后考虑转行吗?建筑界需要你这样的头脑。
"这句话让许晏宁心头一热。在前世,她确实转行过——在许明哲死后,她放弃金融高薪,<...